2019年10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含答案)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将课程开发的方法视为“工作分析”的是D

A.博比特

B.哈罗普

C.贾德

D.查特斯

2.提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的是B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B.存在现象学课程论

C.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D.批判课程论

3.下列属于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的是A

A.实物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教育性教学

D.学案导学

4.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5.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设计理论是B

A.科学教学论

B.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

C.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

D.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6.要学会在高二历史课和高二地理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这种学习经验的组织过程是B

A.纵向组织

B.横向组织

C.圆圈组织

D.三角组织

7.先行组织者策略常见于

A.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B.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C.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

D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

8.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目中的教育目标是

A.学习成绩提高

B.安度生活

C.自我实现

D.参与政治生活

9.学生能够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包含的文字信息的目标,行为或者反应。这一目标领域属于A

A.认知领城

B.情感领城

C.动作技能

D.知识领域

10.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是C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1.目标问题是学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 其中,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和“引导“三个过程的教育家是B

A.布卢姆

B.斯腾豪斯

C.艾斯纳

D.彼得斯

12.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被称为B

A.课程目标

B.课程选择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13.教学对话的范型是C

A.基础教养术

B.自然教育论

C.精神助产术

D.发生认知学

14.教师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是D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15.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运用的教学方法是C

A.发现教学法

B.提示型教学法

C.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法

D.自主型教学法

16.在下列课程类型中,古希腊.古罗马学校中的“七艺"属于A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7.以开发、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的课程是B

A.校本课程

B.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地方课程

18.教学论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福禄倍尔

19.下列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课程形态是D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活动课程

20.杜威提出的“附带学习”从实质上来说就是C

A.正式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实际课程

*21.下列不属于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同步学习

B.班级授课

C.分组学习

D.个别学习

22.在古德菜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列人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被称之为D

A.运作的课程

B.理解的课程

C.理想的课程

D正式的课程

23.“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种观点属于课程实施取向中的A

A.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D.消费取向

24.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C

A.评价关注的焦点

B.评价的作用性质

C.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

D.评价的方法

*25.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这种评价是B

A.第一代评价(测验

B.第二代评价(描述

C.第三代评价(价值判断、过程性

D.第四代评价(协商,价值多元

*2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是D

A.会话

B.协作

C.意义建构

D.情境

27.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A

A.情境教学

B.随机访问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合作式教学

*28.随机访问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主义理论

C.认知统觉理论

D.认知弹性理论

29.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郎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从本质上支配其的是A

A.技术理性

B.解放理性

C.实践理性

D.变革理性

30.下列属于课程忠实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基本特征的是A

A.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

B.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

C.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

D.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发现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答:发现学习的涵义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特征: (1) 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注重直觉思维(3)注重内部动机(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32.简述普遍性目标存在的缺陷。

答:普遍性目标存在的缺陷:这种目标取向所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地作出解释,以适应各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这类目标在逻辑上往往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往往以教条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33.简述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 ,应符合的基本要求。

答:恰当提问的三点基本要求: (I) 再现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 (2)目标明确,内容清楚; (3)机智提问,富有艺术性.

 

34. 简述经验课程论的三种典型理论形态。

答:经验课程论的三种典型理论形态: (I)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有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齐、德国福禄贝尔。(2)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杜威。(3) 当代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35. 简述班级授课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班级授课组织四个基本特征: (1) 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 (2) 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 (3) 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 (4) 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请论述程序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意义。

答: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 (1) 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即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 低错误率原则。

意义:

(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催生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并影响了世界教学改革运动。它不仅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加速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在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改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仍极具启发意义。

(2)斯金纳的教学主张,如重视教学的个别化问题、重视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积极反应原则与自定步调原则,这些主张客观上为学习者的人格独立与自由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习者人格的发展。

 

37.请谈谈您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认识。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两者的区别: (1)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2)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对教育效果的判断;

(3)形成性评价更多地强调评价的改进功能和导向功能;

(4)总结性评价更多与分等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做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等相关。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夸美纽斯在其“泛智课程”思想中,构建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比如,在他的出生至6岁这个阶段的“母育学校”里,就开设了20种科目——形而上学基础、物理学基础、光学初步、天文学入门、地理学初步、编年史基础、历史入门、算术初步观念、文法学、修辞学入门、文学、音乐初步、经济学基础等,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他的身上。”

材料2:赫尔巴特认为应当培养人的“六种兴趣”,根据这“六种兴趣”设置相应的课程。第一种兴趣是“经验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这些科目为了使学生获得自然的知识。第二种兴趣是“思辦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数学、逻辑学、文法等,这些科目指向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种兴趣是“审美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图画、音乐、文学等,这些科目指向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感。第四种兴趣是“同情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国语、外国语等,这些科目旨在培养友爱、谅解的精神。第五种兴趣是“社会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公民、历史、政治、法律等,这些科目旨在培养群体合作精神。第六种兴趣是“宗教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是神学。

材料3: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斯宾塞将“完美生活”分为五个领域,相应地,其课程体系也就由五个部分所构成。第一部分是生理学、解剖学。第二部分是读、写、算,以及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第三部分是心理学、教育学。第四部分是历史、社会学,这是合理地调节自己行为所必须的知识。第五部分是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这是了解和欣赏自然、文化、艺术的知识。

从课程类型的分类来看,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种课程类型? 请结合材料,谈谈您对这种课程类型的认识。

 

答:三则材料分别提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课程”说、赫尔巴特的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和斯宾塞的功利主义理论课程,他们的理论思想体现的是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涵义: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学科课程的类型有: (1) 科目本为课程:由各自具有的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材料中提到的属于科目本位课程的四种思想形态中的三种。(2) 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这种课程形态是课程内容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学术性,结构性,专门性。(3) 综合学科课程,是把两门或多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它可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

学科课程的特征: (1) 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 (2) 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

学科课程的优点与缺陷。优点主要有:

(1)有助于系统传授人类文化遗产;

(2)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陷主要有: (1) 学科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2) 容易导致忽略火热的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 (3) 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4) 变革起来难度较大。


评论

© 自考复习君 | Powered by LOFTER